redline
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

同根同源 情深意绵

2004-10-22 8:56:00 1718次浏览 来源:本站

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的晚上,安徽大剧院灯火通明,人流涌动。安徽乐团与台湾台北市立国乐团的文化交流项目———台北市立国乐团安徽巡演合肥站的专场演出“黄山之夜两岸情———大型民族音乐会”在一千五百余名观众的注目下,奏响了来自宝岛台湾的民族音乐之声。

 

    音乐会典雅中透出古朴,亲切中还显出一点紧张。65人的演出阵容不算庞大,但作为台湾第一支整建制的乐团来皖演出,这还是第一次。两岸虽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,文化相通,传统相同,但一泓海峡使我们相隔了太长的时间,看交流资料中的曲目,笔者还想象不出他们的演出对中华民族音乐将作怎么样的诠释?随着开演铃声落定,台北市立国乐团艺术总监、台北著名的琵琶演奏家、指挥家、音乐学博士,祖籍浙江的王正平先生轻盈地跃上指挥台,指挥棒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,民族器乐组曲《洛水春寒》奏响了鼓瑟笛箫,是那样的和谐、那样的张弛有度,优美的旋律一下子把观众的心抓住了,情绪随着音乐融进去了。

 

    《洛水春寒》是王正平先生根据我国东汉末年三国时代,曹丕、曹植与甄宓三人纠结牵缠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一部民族器乐组曲。这部作品以震撼人心的战争为背景,以复杂的、相互矛盾的角色冲突为核心,以抒情的、叙事的手法为特点,重新解构了这段历史;用民族的、艺术的编配技法重构了这段千古流唱的故事,向人们再现了这一古老的历史传说。让人们领略了王正平先生解构历史,重构音乐的精彩。这部音乐作品的故事选自《昭明文选》,写的是曹操平定袁绍之后,他将袁绍之妻甄宓赐给了曹丕,引起了已迷恋甄宓的曹植的不满。而姿色绝世的甄宓嫁给曹丕后并不幸福,最后因后宫争宠而被曹丕赐死。甄宓死后,曹丕伤痛感怀,又亲手将甄宓的“玉缕金带枕”交给曹植为念。苦念甄宓的曹植只能将满腔爱慕凄楚地写成《洛神赋》,所谓“翩若惊鸿,矫若游龙,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”的形容,画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飘逸出尘的美女图像。

 

    王正平先生在浩瀚的中国历史故事中,选取了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空间的曹丕、曹植、甄宓三人纠葛的爱情悲剧故事,为其作品奠定了引人入胜的基础。这部作品采用了战争———深宫,民间———深宫的对比,动———静,冷———热,雄伟———幽怨的对比,并轮流出现,以表达出整体印象。在编配技法上,作曲家用了象征的手法加以体现。高亢强烈的管子代表曹丕,对比清冷的古琴代表的甄宓,同时以对比幽柔的埙、箫来代表曹植。以连篇不断具有强迫性的吹管乐器作为男性,而若断若续、音色婉转的弹弦乐器则代表着女性。使观众听出了层层反复的对比,感到了重新构筑的音乐的张力。这种对比矛盾的手法是西方作曲的结构方式,而中国传统作曲一贯重协调、重自然,如行云流水般的顺势起伏;但《洛水春寒》在注重西方作曲的对比原则外,还十分注重使整个作品充满中国传统的人文气息。相对于西方音乐重视垂直的和声效果,中国传统音乐对于横向的旋律一向有特殊偏爱。我们在欣赏这部作品时聆听琴与埙、管子之间的缠绵对话,都是层层的旋律线,如乐曲第三段以江南讲唱文化的弹词音乐来描写民间生活的场景;第四段以京剧音乐代表曹丕及其政治势力,特别是京剧鲜明的戏曲唱腔,强烈的锣鼓声响,足以诠释巨大的政治力量。不难看出,作曲家在选用传统素材时突出了中国民族风格的旋律线,同时也对中国音乐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化。

 

    《洛水春寒》在对比中解构了历史,在对比中叙说爱情,在对比中表达人文精神,在对比中升华艺术。作曲家又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对比手法中,而是采用了痕迹清晰的二元对比特征,比如第一段乐曲中以海螺、管子、胡琴营造出“暗兮惨碎”、“风尘日熏”、“大漠风尘月色昏”的战场气氛,又借助乐队齐奏、金鼓齐鸣,表现出士兵昂扬斗志、整齐步伐,两军交战的激烈与斗志。以抽象的战争气氛对比来彰显具体的战争活力,以个人的孤独情绪对比来表达群体求胜的意志。整首作品以战争———爱情,男人———女人,阳刚———阴柔,群体———个人,外在活动———内在情绪等多重对比的视角,以二元对比手法为表,中国传统音乐为里,展现了作曲家的叙事与创作意愿。以民族音乐为传播方式,让炎黄子孙在欣赏中华民族音乐中了解中国历史,找到我们的根,寻到我们的源。

 

 

Copy © 2012 安徽乐团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10697号-1
地址: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45号 邮编:230022 电话:0551-636390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