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0月30日 安徽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下基层——《渡江·1949》交响音乐会在芜湖百花剧场上演
2024-10-29 19:43:33 310次浏览 来源:本站
一、划龙船
当涂民歌以其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、曲调优美、节奏明快而著称于世。2006年,当涂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这首《划龙船》曲调高亢奔放,节奏铿锵有力。作曲家有意选择了这首民歌,并深入挖掘了这首民歌的节奏特点,用管弦乐队功能分组、音色转接和音响层层叠加的写作手法,形象地描绘了千舟竞渡、你追我赶、火热的民俗场面。
二、小石桥
古徽州人,在辛勤劳作之余,用他们的民歌装点生活,用他们的民歌弘扬“徽骆驼”的精神,用他们的民歌记录徽文化中最本质无染的一页,《小石桥》便是这样的一首歌曲。作曲家用清新自然的律动和五声性的和声走向,配合原曲唯美的旋律,表现徽州大地独有的温柔美丽。
三、摇篮曲
巢湖民歌就像是一朵绚丽的奇葩,满目璀璨的珍宝,有数不清的经典之作,这首《摇篮曲》便是其一。作曲家有意将其《摇篮曲》的意境加以深化,用中西弓弦乐器的混搭,渲染了音乐的意境,升华了音乐的感染力。
四、摘石榴
《摘石榴》起源于五河县民歌之乡小溪镇小溪村。过去村前屋后,漫山遍野都是石榴树,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,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。歌曲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不满父母包办婚姻,追求自由恋爱,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。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民族乐器唢呐、板胡,欢快明畅的曲调,使得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活泼,惟妙惟肖。
五、凤阳花鼓
安徽民歌,体裁多样,有山歌、秧歌、船歌、渔歌、茶歌、灯歌、门歌、风俗歌和小调、劳动号子等等;题材多样,有劳动歌、爱情歌、哭嫁歌、诉苦歌、讽刺歌、山水歌、花鸟歌,以及解放后的新民歌等等。但是毋庸置疑,《凤阳花鼓》是在安徽音乐中最具代表性、在国内外最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。作曲家有意引用了《花鼓灯》的打击乐写法,并刻意夸张了歌曲中的某些旋律段落,为听众展现了一幅“交响化”的《凤阳花鼓》。
六、八月桂花遍地开
安徽山川壮丽,地跨长江、淮河、新安江三大流域。广袤肥沃的土地孕育出勤劳而勇敢的人民,深厚的历史积淀,灿烂文化源远而流长。自古以来毓秀钟灵,物阜民康,地灵人杰,世人景仰。作曲家以极为渲染性的音乐语言,用音乐描绘一幅山水画卷,诗意的表达出对安徽文化的无比崇敬和对这一方热土的赞美之情。
七、徽韵遥想
安徽山川壮丽,地跨长江、淮河、新安江三大流域。广袤肥沃的土地孕育出勤劳而勇敢的人民,深厚的历史积淀,灿烂文化源远而流长。自古以来毓秀钟灵,物阜民康,地灵人杰,世人景仰。笔者以极为渲染性的音乐语言,用音乐描绘一幅山水画卷,诗意的表达出对安徽文化的无比崇敬和对这一方热土的赞美之情。
下半场
交响曲《渡江·1949》
【安徽省社会科学奖】
第一乐章 大江决战
采用奏鸣曲式。由引子,呈示部,展开部和再现部四个部分构成。作曲家在此乐章中力图表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“打过长江去,解放全中国”的雄心壮志和迎接新中国成立的澎湃激情。
第二乐章 春江水暖
采用复三部曲式,由呈示部,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构成。意在表现长江沿岸的人民支前备战、鱼水深情的意境。作曲家有意采用了巢湖民歌“慢赶牛”,大别山民歌“八月桂花遍地开”和“凤阳花鼓”的旋律。展现出浓浓的安徽音乐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第三乐章 挥师过江
非规范化的回旋曲式,意在表现人民军队打过长江,解放全中国英雄史诗般的伟大壮举和前赴后继、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。作曲家在主导动机上变化使用了一乐章的副部主题,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重复变化的手法,将音乐不断向前推进,在激烈,果敢,甚至惨烈的背景之下,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标志,昭示着新中国的诞生。
第四乐章 英雄不朽
并列三部曲式。意在表现后人对先烈的追忆和缅怀。当人们仰望高耸云端的人民英雄纪念碑,面对渡江战役牺牲的烈士墙时,不朽的音乐,激励人们踏着先烈的足迹,继往开来,迎着东升的红日,英雄不朽。
演出单位:安徽乐团
演出地点:芜湖市百花剧场
演出时间:10月30日15:00
观看直播